風有約,花不負,最浪漫的節日——花朝節

萬物復甦,百花齊放,赴一場春天的約會。
穿上漢服與花神們一起走花路吧!
乍一提起花朝節,很多人恐怕都會感到陌生。作為中國傳統的「歲時八節」之一,花朝節曾在古時與中秋節並舉,並在「花朝月夕」、「花朝月夜」等成語的加持下,擁有了良辰美景的美好寓意。
但在現代社會,花朝節卻一度式微,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消失。而隨著近年來傳統文化的復興,花朝節也在中國部分地區重新復起,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(一)花朝節的由來傳說
花朝節,是紀念百花的生日,因為古代有「花王掌管人間生育」之說。所以花朝節也是古代農業的重要日子。這天,各地的百姓,尤其是花農,都要祭拜百花以求庇佑。
《花神圖》沈燧(1891~1932)
花朝節是個時令性很強的節日,各地環境氣候不同,會導致花期有別,自然節期也不統一,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、二月十二、二月十五或二月二十五舉行。此時春回大地,萬物復甦,草木萌青,百花或含苞或吐綻或盛開。
花朝節由來已久,最早在春秋的《陶朱公書》中已有記載,唐朝時期就是全國的重要節日。宋以後流行,一直到明清時期仍廣受歡迎。
(二)花朝的節物風俗
春序正半,百花爭望,最堪遊賞。唐朝之前的花朝節,多是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的遊園集會。自宋開始,花朝節融入百姓生活,祝福神殿會、踏青賞紅、挑菜種花、遊春撲蝶、製作花糕、曬種祈豐等等,節慶文化也更加豐富多彩。
踏春出遊
出遊賞花是花朝節的重要活動。花朝時節,遊客紛紛外出踏青,盡賞仲春美景。南宋詩人王鎡在《湧金門》一詩中寫道:「湧金門外看花朝,步去船歸不見遙。一派笙歌來水上,鷺鴯飛過第三橋。」俁然一幅花朝出遊的瀟灑圖景。故而,花朝又被稱為「踏青節」。
製作花糕
據說唐朝女皇武則天非常愛花,每年花朝節都會命令宮女採集百花,然後將花瓣和米一起搗碎,製成花糕。 《山堂肆考》中有記載,在百花生日這一天,她用花糕賞賜群臣。
挑菜種花
花朝節前後,正是白蒿、薺菜等春天野菜鮮嫩的時候。宋朝人們會相約這天,到郊外挖野菜,同時天氣轉暖,花草樹木更容易生長,「挑菜種花」成了宋代的詩情畫意。
遊春撲蝶
吳地少女在花朝節常做「撲蝶」遊戲。湯顯祖曾對「撲蝶」有生動刻畫:「妒花風雨怕難銷,偶逐晴光撲蝶遙。一半春隨殘夜醉,卻言明日是花朝。」說到撲蝶,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七回中有“滴翠亭楊妃戲彩蝶”,說的就是寶釵撲蝶的故事,雖然時間略有差異,但少女們撲蝶的心情想必是一樣的。
賞紅簪花
在民間,女孩們會在花朝節在花木的枝條上,纏繞上彩色的紙條或布條,名曰“賞紅”,以祈禱花木繁茂,人們健康長壽。不少成年婦女還將鮮花插在髮髻上,名曰“簪花”,用來慶賀佳節,以示美意。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