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啦!你穿的可能不是真正的旗袍! ! !

1.關於旗袍的迷思

雪衣君聽過很多朋友吐槽過,說旗袍很挑身材,只有又瘦又高、前凸後翹的女明星才能穿得好看。確認,現代人對旗袍的普遍印象就是不接地氣,對身材要求極高,不能有一絲贅肉和一點小肚子。我猜她們對旗袍的第一印象,大約是這樣的:
這種裙子開叉開到大腿根部,坐下時大腿完全暴露,甚至連模特兒的小肚子都有明顯的P圖痕跡。這種頗具「風塵氣」的設計風格,對於社會風氣非常保守的民國社會來說,未免也有點過於大膽了吧?這不禁讓人懷疑起了旗袍的真實性。
那麼,歷史上真正的旗袍,究竟是怎麼樣的呢?
首先要確認的是,旗袍在中國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。早在1929年,中國國民政府就將旗袍認定為國服。清代漢人的服裝形制承襲前朝,以上衣下裙為主;旗人則沿襲了入關前的傳統,仍然穿著騎馬方便的袍裝。清末受洋務運動的影響,旗人的袍裝還是接受西方的審美品味,逐漸發展出了我們所謂的「旗袍」。這種旗袍在當時頗受環境,不僅旗人喜歡穿,它也逐漸被漢族女子接受,成為了民國的時尚潮流,上至貴婦小姐、下至平民學生,幾乎人人都穿旗袍。

2.民國旗袍和現在的“旗袍”,到底有什麼不同?

旗袍作為“國服”,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美學,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符號。因此,它應該是非常日常、非常接地氣的。看下圖,左邊是民國老照片中的旗袍,右邊是現在的「旗袍」。民國時期的女性,穿著旗袍就像我們現在穿個T卹牛仔褲一樣自然自在,整個狀態是放鬆休閒的。
民國旗袍整體輪廓是窄長的H型,有收腰,但也留有足夠的餘地,胯部也是直筒寬鬆的,這樣活動就沒太大限制,抬手走路坐下都很自在無拘束;而現在這些所謂的“旗袍”,為了凸顯“性感”,多為非常極端的沙漏型,胸圍腰圍都不給你留太多餘地,多喘口氣,可能都覺得累,多吃幾口飯,胃可能就要凸出來,不僅對身材要求苛刻,還讓你必須“端著”,就像一個模具,把人體束縛在裡面,不是你穿旗袍,而是“旗袍”穿你。
而且,民國老旗袍的開叉,沒有現在的「旗袍」那麼奔放的開到大腿根上,那時的旗袍,開叉開到膝蓋上面一點,已經算很前衛的了。
所以民國女性穿著旗袍,不管站著還是走著坐下,都是自然舒適的狀態,更不會有走光、釦子繃帶之類的問題。小肚子也能在窄長直筒型的旗袍裡被好好隱藏,高矮胖瘦、 老少皆宜。
窄長的H廓形,不管高矮胖瘦,只要尺寸合適,上身就會很顯高顯瘦,纖細修長,這就是民國旗袍的魅力所在。它強調的是窄長輪廓,而不是緊身性感。

3.旗袍的演變

其實,旗袍作為一種服裝,也隨著時代潮流不停的演變與發展。
下圖展示的分別是,左邊是民國前期的旗袍,中間是民國後期的旗袍,從完全寬鬆直筒,開始出現收腰、裙長變短,結合各種歷史原因,女性意識的覺醒,也會從服裝中體現出來。最右是50年代時的香港旗袍。雖然乍看之下好像沒太大差別嘛,但其實衣服的「版型結構」上已經完全不同。
受到西方時尚潮流的影響,香港旗袍採用了西式「立體剪裁」。立體剪裁是下圖中這種,衣片之間會有拼接、有破開、再拼接起來,做出立體的效果、為了讓衣身更符合人體曲線。 (現在大部分服裝,尤其是連身裙,都是立體剪裁)而且立體剪裁的裙裝,基本上都需要用到拉鍊才能穿上。
而傳統的民國旗袍,就是下圖中這種一片式的,衣服中間不會有裁片、不會有破開。而且因為民國旗袍都沒有拉鍊,釦子打開就可以脫。
香港獨創一派,採用了「立裁」後的旗袍,凸顯了女性線條,又加上那時香港受歐美文化影響,流行穿尖錐形的bra+高腰底褲,所以呈現出沙漏型輪廓,顯得更現代、更摩登、更有「中西合璧」的感覺了。其實很多穿搭上的法則都是相通的,就像港風旗袍,廓形上嫵媚了,那麼裝飾上就精簡。這也可以視為「風格平衡」之道吧。
但是香港旗袍依然和現在市面上所謂的「旗袍」不一樣!香港旗袍雖然強調女性化,但裙長也依然過膝、開叉也絕對不會開到大腿根。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的那種艷俗旗袍,即使放到50年前的香港,也依然會被看作是“情趣用品”,只有在某些特定場合的特定工種才會穿著,具有很強的「性暗示」意味。
那麼旗袍到底有沒有高開叉的風格呢?這就不得不提到,旗袍國際化的一個分支了,它就是越南旗袍:奧黛。越南旗袍開叉很高,而且收腰、收胸省,但是,她們是要穿褲子的!
現在你知道為什麼「旗袍」不好穿了吧?因為你看到的,可能壓根兒就不是真正的「旗袍」呀。
雪衣君也給您一點靈感與啟發,推薦幾款對身材更友善的民國款旗袍:
  • 簡潔日常,彈性亞麻,超好穿的旗袍入門款:
  • 素色典雅,復古成熟,演講典禮,通勤商務最佳選擇:
  • 手臂較粗、不想露大臂,可以選擇這種倒大袖款: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