曳引是馬面裙的最早起源嗎?

這次爭議源自於近日,滬上阿姨與傳統漢服品牌「漢尚華蓮」聯名,以馬面裙為主題元素推出的新品。

11月17日,滬上阿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新品推文,在推文中介紹馬面裙「最早出現在《明宮史》:『曳撒,其製後襟不斷,而兩傍有擺,前襟兩截,而下有馬面褶,往兩旁起。'” 將馬面裙和曳撒定義為了同一件服飾。
但馬面裙與曳引並不是同一件服飾,無論是從使用功能、使用者性別、服飾結構來看,兩者都不相同。
馬面裙和曳撒的起源是完全不同的,馬面裙最早起源於宋代的旋裙,經過宋元發展到了明代,成為了女性最流行的服飾。
馬面演變圖
而曳引源自元代的質孫服,一色衣,是明代男性流行的便裝,明中期後更多作為戎服。

在結構上,兩者也不一樣,馬面裙是下裙兩片共腰結構;而曳撒是上下一體的結構,交領右任,正面前襟是上下分裁在縫合的,腰部以下打馬面褶,形狀像馬面裙,背後是通裁的,沒有任何打褶。
曳引結構圖
滬上阿姨將「馬面」一詞來源的歷史記載,將之安放在了「馬面裙」的具體形容上,混淆概念,造成誤解。
以傳統服飾為切入點進行連動,宣傳思路是非常好的,但是科普知識還是要更嚴謹一些,多查閱一些相關資料,不要誤導大眾。
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